父母如何與孩子共同應對校園霸凌

漫長的暑假結束了,終於迎來新學年開學的日子。孩子們開心上學想必是每位父母最期待的事情了。

新移民家庭要適應環境,融入社區,學校將在語言、文化、與社交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面對新環境,家長與孩子要多理解,多尊重。多數學校與學區都能提供友善和包容的環境,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連結,但家長也要學會處理偶發的事件。

“ 霸凌 ” 是個有點敏感的主題,我們先簡單定義一下「什麼是霸凌」。
霸凌(”Bullying”)是一種有意的、長期的、言語或肢體上的威脅行為,通常由一個或多個人對另一個較弱勢的個體進行身體、口頭或心理上的施壓。霸凌行為通常是出於權力失衡和控制意圖,受害者常是孤身一人,感到恐懼、屈辱、孤立無援或是個人財物的損失。

在美國,遇到孩子被捉弄或欺負,可以先判斷是否只是孩子間單純遊戲間的偶發爭執。父母不妨先與班級老師私下進行交談,了解和判斷孩子們之間真實發生的狀況。

任何霸凌起初都是雙方在言語對應上的失衡,所以教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人際關係就尤為重要。建議家長與孩子探討以下幾點:

1. 不要害怕說“不”。對不喜歡的說「不」並不會讓你失去真正的朋友,而是會幫你挑選適合的朋友。
2. 鼓勵安靜少言的孩子多用書寫與圖畫表達自己,能清楚表達真實的自我感受是杜絕霸凌的最佳途徑。
3. 避免落單,少去校園僻靜的角落。
4. 與孩子深度溝通,理解孩子的想法,引導孩子在遇事時學會處理,主動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,和老師、同學們共同合作解決問題。

若遇到真正的霸凌:
1. 立即反應,不要害怕,當場明確要求霸凌者停止。
2. 將霸凌事件及相關情況告知老師或校方,請求幫助並採取制止措施。
3. 保留霸凌證據。如小小孩可請他們觀察身旁有無同學看到,大孩子可建議錄音、照相等作為證據。
4. 採取迴避或阻斷措施。避免與霸凌者單獨接觸,保持距離,必要時告知老師更換座位或考慮轉班轉學。
5. 與學校合作制定解決方案。根據校方建議和家長意見,配合學校採取相應的輔導措施。
6. 若遇學校或是學區不予理會,可利用社群力量向上反應。

教導孩子尊重差異,但人際關係不是一味忍讓、順從對方,而是雙方都保有自己的立場與觀點進行溝通,用同理心關懷他人,共同陪伴與面對霸凌問題。
希望大家新學年都收穫滿滿,孩子們每天都開心上學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訂閲Kendra的雙週電子報請按這裡
和Kendra在臉書交流